我是丹增,在那曲古露镇的 4500 米高原上挖了二十多年虫草。刚收拾完帐篷里的太阳能灯,就着酥油茶跟大伙唠唠今年的虫草行情 —— 这 “软黄金” 的脾气,真是一年比一年难摸。
今年五月上山时,我心里就犯嘀咕。往年这个时候,索囊沟的草甸上早能看见零星虫草芽,可今年雪化得晚,直到六月初才找到第一根。跟村里挖了三十年的达瓦大叔聊,他说这几年虫草确实少了,一方面是气候变得怪,另一方面政府管得严,采挖期缩短了半个月,还得办采集证,不准用大锄头挖。
不过产量少归少,价格倒是比去年稳了点。山下收购点的汉族老板说,今年那曲 2000 条一公斤的一级草,能给到 22 万左右,比去年涨了两万多。但这钱挣得更累了:以前每天能挖三四十根,现在最多二十来根,还得趴在地上 “地毯式” 找,膝盖贴在冻土上,一天下来又红又肿。上周遇到棕熊翻帐篷,刚采的半袋虫草撒了一地,心疼得我直跺脚。
行情里的门道可多了。收虫草的老板挑得特别细,虫体饱满、子座短的 “头期草” 最值钱,断了的只能卖一半价。我们挖的时候都格外小心,挖完马上把土填回去,连塑料瓶都要随身带走 —— 现在谁都知道,草皮坏了,明年就没虫草了。
说实在的,现在不靠虫草过日子了。家里买了卡车跑运输,冬天还能卖果苗,虫草收入占比不到三成。但每到采挖季,还是会准时上山。晚上和村民围着篝火跳锅庄,听达瓦大叔讲他当年挖虫草娶媳妇的故事,就觉得这雪山的馈赠不光是钱,更是我们藏家人的念想。
昨天卖了今年第一批虫草,给小孙子寄了新书包。老板说明年行情可能还会涨,但我更盼着雪山上的草长得旺点。毕竟这 “软黄金” 是大山给的,得好好护着,才能让后辈还能挖到这份福气。
今年五月上山时,我心里就犯嘀咕。往年这个时候,索囊沟的草甸上早能看见零星虫草芽,可今年雪化得晚,直到六月初才找到第一根。跟村里挖了三十年的达瓦大叔聊,他说这几年虫草确实少了,一方面是气候变得怪,另一方面政府管得严,采挖期缩短了半个月,还得办采集证,不准用大锄头挖。
不过产量少归少,价格倒是比去年稳了点。山下收购点的汉族老板说,今年那曲 2000 条一公斤的一级草,能给到 22 万左右,比去年涨了两万多。但这钱挣得更累了:以前每天能挖三四十根,现在最多二十来根,还得趴在地上 “地毯式” 找,膝盖贴在冻土上,一天下来又红又肿。上周遇到棕熊翻帐篷,刚采的半袋虫草撒了一地,心疼得我直跺脚。
行情里的门道可多了。收虫草的老板挑得特别细,虫体饱满、子座短的 “头期草” 最值钱,断了的只能卖一半价。我们挖的时候都格外小心,挖完马上把土填回去,连塑料瓶都要随身带走 —— 现在谁都知道,草皮坏了,明年就没虫草了。
说实在的,现在不靠虫草过日子了。家里买了卡车跑运输,冬天还能卖果苗,虫草收入占比不到三成。但每到采挖季,还是会准时上山。晚上和村民围着篝火跳锅庄,听达瓦大叔讲他当年挖虫草娶媳妇的故事,就觉得这雪山的馈赠不光是钱,更是我们藏家人的念想。
昨天卖了今年第一批虫草,给小孙子寄了新书包。老板说明年行情可能还会涨,但我更盼着雪山上的草长得旺点。毕竟这 “软黄金” 是大山给的,得好好护着,才能让后辈还能挖到这份福气。
免责声明:该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